欢迎来到澳门葡萄京官方网站现在时间是:
新闻眼

【启智润心——思政课育人故事】与青春对话:打造有厚度、广度、温度的思政课堂

来源: 编辑:邱泽媛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4日

作者 李敏

三年前的春天,我幸运地接到华农葡萄京官网的面试通知,在忐忑中迎来了作为思政课教师的首次教学试讲;三年后的春天,我已经从一名懵懂的入门者成长为一名相对成熟的思政课教师,在这里想同大家分享三年间跟同学们相互鼓励、共同成长的暖心故事。

一、初上讲台,学生的鼓励让我提升思政教师的自我认同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站稳讲台是练好内功的第一课。我的指导老师雷玉明老师曾多次教导我,要扎实打好学科基础,迅速从一名社会学博士转变为合格的思政课教师。深知自己在马学科领域的“先天不足”,在入职后的整个暑期,我利用休息时间系统阅读了课程专业教材及相关辅助资料,认真准备了新学期的备课工作,当我自信地以为做好了理论准备时,走上讲台的第一课却给了我不小的打击:面对100多人的大课堂,我几乎不敢跟学生对视,就像做学术演讲一样一股脑把既定内容抛给学生,缺少互动加上语速较快,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寥寥无几。那一刻我像泄了气的皮球,简直连再上讲台的勇气都没有。令人意外的是,班上的几名同学课后陆续给我发了私信,“李老师,您上课各方面准备得很好,要是跟同学们有对视就更好啦”“老师,我感觉您上课有点紧张,下次如果语速放慢一点就更好啦”“老师,您的课件准备得很精美,一看就知道做了很多准备,要更加自信一点哦”……这些暖心的鼓励消除了我的顾虑,我暗想:只要有一个学生愿意听我的课,那我就有努力的动力!此后,我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级各类教学培训,认真观摩名师课堂积累教学经验,利用集体说课、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平台不断提升教学技能。这些可爱的学生们对一名新老师的包容与鼓励,是我在思政课教学中找到自我认同的第一粒种子。

   二、探索创新,打造理论、田野、实践“三位一体”的思政课堂

经过半学期的适应,在积累相关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我开始反思如何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机融入思政课程,以期实现拓展学生视野、形塑自身教学特色的双赢。经过近2年的持续探索,我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

以科研助力教学,让思政课有厚度。尽管社会学和马学科在学科设计、理论体系等方面有不同的逻辑,但在授课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在硕博期间的研究方向能很好地契合于所授内容。比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章节中涉及到政府与市场关系、对资本市场的管控等知识点,正是我硕士期间研究武汉市网约车市场兴起的重要议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章节与我的博士论文以及国家社科基金获批项目的核心论题——绿色农业产业不谋而合。这种将研究课题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不仅极大增强了课程阐述的理论深度,也能很好地将文科研究视角与方法呈现给理工科学生。可喜的是,这种探索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认同,跨学科的理论对话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理论视野,也为我坚定科研助力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田野”丰富教学,让思政课有广度。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但如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是不小的挑战。在课程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方面,结合自身参与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经验总结等项目经历,通过视频、照片、典型个案、调研过程等资料,把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立体化、生动化地呈现给学生,以增强其爱国主义信念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受课程团队的指导与启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主动积累思政课教学素材,例如到香港金紫荆广场拍摄“一国两制”相关教学视频,在浙江安吉余村为同学们现场讲述“两山”理论,前往恩施建始县店子坪村探访“当代愚公”的故事……这些生动的教学视频不仅增添了课程教学的活力,也激发了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挖掘思政素材的积极性。不少同学不仅积极将身边发生的故事转化为课程实践作业的灵感,还在课堂之余与我分享所见所闻,这种双向互动既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思政课是枯燥的理论说课等刻板印象。

学生课前分享与实践作品展示

以实践激活教学,让思政课有温度。通过观摩学习学院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我发现改变教师“一言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除充分运用案例式、问题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以外,我经常鼓励学生们从身边经历入手,讲好家乡发展故事。在最近一年多的实践中,来自将军县红安的同学讲述了革命老区以红色旅游引领脱贫攻坚的故事,来自新疆的同学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习俗,淄博的同学深入剖析了淄博烧烤爆火背后的政府行动,东北的同学讲述了哈尔滨旅游热对东北振兴的重要意义……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不仅体现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进一步坚定了学生们学以报国的热情和信念。

指导信息学院仝舒帆团队在保康县黄龙观村核桃基地进行社会实践

一次特殊的经历让我坚定了思政课教学延伸至课外的必要性。2023年,信息学院仝舒帆团队邀请我担任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得知学生们没有明确的调研主题,我当即推荐他们前往我的老家保康县,研究马桥镇尧治河村、黄龙观村从贫困村转型为美丽乡村典型的深层逻辑。我主动帮同学们联系了马桥镇的公务员老乡,在其引荐下联系到保康县团委,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保康县团委表示热烈欢迎并给予大力支持。经过为期一周的调研,仝舒帆团队收获满满,其申报的课题也成功获批校级重点项目。这次经历不仅让学生们提升了社会实践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思政课是有温度的学科的认识。我想,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不断尝试这种深入田野的教学方法,在多样化的实践中与学生们同频共振,共同成长。